北京金顶妙峰山庙会简介 碧霞元君简介
旧京内外的庙会一年四季连绵不断,其间香火最盛、声名最著、信众最广的,要数每年阴历四月初一至十五,京西门头沟妙峰山的碧霞元君庙的会期。碧霞元君属于道教神仙谱系,身源说法各异,多认为是泰山东岳大帝的女儿。宋代真宗巡游泰岳时,封她为“天仙玉女碧霞元君”,后世演化为类似佛教中观音菩萨式救苦救难的女神信仰,京城多有祭祀。清代前期诸方碧霞元君庙以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中“五顶”为重,近代则以京西妙峰山与京东丫髻山的朝圣最具影响,《燕京岁时记》载妙峰山的盛况:“人烟辐辏,车马喧阗,夜间灯火之繁灿如列宿,以各路之人计之,共约有数十万。”
世传妙峰山曾有碧霞元君娘娘“显圣”,皇帝敕封“莲花金顶妙峰山”,此后香火大盛。如今山上的建筑是经过抗日战火与文革浩劫后修复的,原来主峰北顶的“碧霞元君祠”相传是明代的遗光。山门内设天仙圣母碧霞元君殿、金顶、白衣大士殿,右侧有三教堂、广生殿、五圣宝殿、释迦牟尼殿,左侧为财神殿、华佗殿、王三奶奶殿。这一组融合儒、释、道与各种民间传奇的庙堂囊括了人生老病死的磨难,今世修好,来生超脱,一应俱全。王三奶奶是众多神圣中最具草根色彩与地域缘结的一位。她本是清末天津人,一生乐善好施,素常为人治病,每年必来妙峰山进香,施舍助济,晚年坐化在山上,被信众奉为慈圣凡仙,修建庙宇祭拜如神。
在交通不便的旧时代,从北京城到妙峰山朝圣的道路约计一百三十多里,步行绝非易事。后段为四十里山路,最是艰辛。好在沿途遍布香会,提供免费的粥茶食品,间有精彩的走会演出,使朝山的香客得以休憩宁神。朝山拜庙的民间公益社团称为“香会”,清末至民国初年是妙峰山香会的全盛时期。香会又分为文会、武会。文会专为香客提供饮食和杂用服务,例如粥茶老会就是舍粥、舍茶的助善团,拜席老会为茶棚、香客准备坐卧休息的席子,巧炉老会由锔锅的手艺人为茶棚等处锔盆锔碗,燃灯老会用蜡烛与红纸灯笼为夜间的山路照明,掸尘老会为神像和殿宇内外掸灰清洁。
文会助善无私,香客亦守规矩,两厢口尊“虔诚”。进入茶棚、粥棚,先要参过画有碧霞元君神像的“娘娘驾”,才能落座食用。饮食不限,但绝不可浪费。粮食、饮水都是用毛驴从几十里外辛苦驮来的。棚内服务的“助善”者黄布包头,身着黄衫,不住地向香客们喊唱:“先参驾来,后落座,喝粥来哎!”
武会集中了民间各种身怀的功夫能人,在朝山沿路与金顶庙上进行各项娱神表演。诸如少林棍、耍狮子、舞中幡、杠箱、小车、双石、花坛,内中的讲究万言难述。民国以后还增添了自行车的技艺,表演者可以将右膝跪在车座上,头作叩首状,如此三上三下,叩拜三次,称为“拿参”。
现在妙峰山的庙会已然恢复有年。近来正逢会期,新闻报道香客向碧霞元君殿前敬献的香束日以吨计,只能陈放,无法挥燃。香会(现称花会)的数量也呈上升的趋势。不过今日的香客多以汽车代步,追风赏景,与百年前举步跋涉者别是一番心境了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