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方“二月二,龙抬头”的习俗有哪些?
配图
“二月二,龙抬头”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,也叫“春耕节”、“春龙节”、“农事节”等。相传农历二月初二是轩辕黄帝出生的日子。所谓“龙抬头”指的是经过冬眠,百虫开始苏醒。所以俗话说“二月二,龙抬头,蝎子、蜈蚣都露头。”农历二月二这一天,民间各地的习俗基本上是围绕着“剃头和吃”来做文章。看看北方北方“二月二,龙抬头”的习俗有哪些:
1、吃炒豆子
二月二在西北,甘肃岷县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惯,表示每年春天的开始,岷县的二月二会,前来浪会的人们买大黄梨拿回家孝敬老人,故“二月二”庙会又称“黄梨会”。
2、骡马大会
在山东,这个节日是春节后的一个重大节日,特别是汶上县南站镇在这天还是闻名中外的土地庙子骡马大会,远在新疆、内蒙的提前赶着牲畜来赶会,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来参加这个物质交流大会。这天天明后,太阳未出前,习惯围仓,就是用草木灰围一个像盛粮食囤样子的图形,中间放上五谷杂粮,用砖压好,预示今年粮食大丰收,盼望有一个好的收成。用草木灰撒在墙根,念叨“一把灰,两把灰,蝎子蚰蜒死到堆”,传说这样小孩子在墙根玩耍,就是有这些害虫,也不会伤着孩子。
3、吃春饼
二月二日既然是“龙抬头”之时,许多食品就与龙牵扯在一起。北京一带,这天多食用春饼,叫做“吃龙鳞”,比较讲究的还在食用时搭配“合菜”。合菜是将瘦肉丝与菠菜、豆芽菜、蒜黄等菜蔬合炒而成,吃时将春饼一分为二,抹上甜面酱,配上大葱,再夹上合菜,卷成筒状而食。此外,北方地区还时兴食用面条、水饺等,而且各地都有一个特别的说法,如食用面条叫“吃龙须”(吉林)、“挑龙头”(河北),吃水饺叫“吃龙耳”(吉林)、“吃龙角”(河北)、“按龙眼”(内蒙古)、“吃龙牙”(北京)等。
4、吃驴打滚
按照老北京的习俗,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买“驴打滚”品尝。“驴打滚”是一种豆面糕,北京清真风味小吃。用蒸熟的黄米(或糯米)揉成团,撒炒熟的黄豆面,再加入赤豆馅心,卷成长条,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,由于清代经营食摊现制现售“驴打滚”时,随制随撒豆面,犹如郊野毛驴就地打滚粘满黄土似的,故得此诙谐之名。还有一些北方地区还会食用猪耳朵、猪蹄来庆祝二月二。
5、吃与龙有关的面食
“山西大部分地区喜欢吃面食,平日里常吃的面食,在二月二的当天都有了讲究。”聂元龙介绍,比如山西人最常吃的面条,在二月二当天都会有个好听的名字“吃龙须”。吃粉条也会称为“吃龙须”或“挑龙尾”。
有些地方二月二吃的饼叫“龙鳞饼”,而吕梁地区这天吃煎饼或葱油烙饼,称为“揭龙皮”。太原地区这天除吃烙饼外,还有吃水饺,叫做“吃龙耳”,也有人用饼卷上合菜吃,意谓合龙头。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、馓子,谓之“啃龙骨”。“无论哪种面食,山西人都要想办法与龙联系,这与山西人对龙神的信仰有关。”聂元龙说。
不过有个例外,在吕梁山区,二月二吃的面食就不带“龙”字。当地叫吃“枣山”。所谓的“枣山”是春节前做的人形面食。“枣山”在春节时供神,正月十五摆完火炉后,第二点在残火上烤,当地人相信正月十五火炉烤的“枣山”治百病,大人们把“枣山”的“身子”给小孩吃,而“头”则留到二月二早上给壮年男子吃,当地人说二月二吃“枣山”,犁地时碰不上石头,耕地时有力气。
6、引龙祈求风调雨顺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