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充五铢,是中国古代货币的一种。东晋孝元帝太兴年间(公元318-321年),吴兴沈充所铸大孔小钱。钱文作“五朱”、“五金”,外廓隐约,钱体轻小,似为东汉“剪轮”钱式的仿铸品。钱形圆,有方孔,正面和不和都有外郭 ,外郭同文字一样坎坷 ,可保钱文不受磨损,钱重五铢(约3.33克),铸有篆字“五铢”二字。

晋朝钱币沈充五铢 理会晋朝货币沈充五铢的特征

晋朝沈充五铢的发源

东晋孝元帝时,江南豪族沈充铸钱,文“五朱”,面有外郭,形制薄小,世称“沈充五铢”、“沈郎五铢”或“沈郎钱”。
此钱在货币史上颇负盛名,多曾有诗人于诗中提及。李商隐诗云:“今天春景太飘荡,谢家轻絮沈郎钱”;李贺有:“榆荚相催不知数,沈郎青钱夹城路”之句;王建又有诗:“素面花开西子面,绿榆枝散沈郎钱”。这些诗句都是形貌“沈郎钱”既轻又小,如榆钱、柳絮。

晋朝货币的成长与演变

东晋时,货币很杂乱,大的大,小的小:大钱叫“比轮”,意思是比得上车轮;小钱有“小五朱”,是沈充锻造的,又叫沈郎钱。唐朝诗人李贺写过“榆荚相催不知数,沈郎青钱夹城路”的诗句,可以反应这种货币的薄小。
年号钱呈现于与两晋差不多同时的“十六国”,即成汉的李寿造的汉兴钱。汉兴是李寿的年号。帝王用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的,但铸作钱文也回收年号,则要数汉兴钱最早。
在汉兴钱今后的百余年,又有南朝的宋孝武帝刘骏锻造的年号钱,名“孝建四铢”。梁也锻造过五铢钱,有很多是不值钱的铁五铢,生意业务的时候用车来装运,不是一枚枚地计数,而是说几贯几贯(贯是成串的意思,一贯即一千钱)。饥荒的时候甚至一斗米卖八十万钱,一只狗卖二十万钱,可见其时的货币已贬值到何种水平。
隋朝的建国天子杨坚也整顿过货币,锻造了统一的新五铢钱“开皇五铢”。但由于隋朝的汗青很短,继起的唐朝又从头锻造新币,这种“开皇五铢”就成了最后的一种五铢钱。

乱汗青相关推荐:

秦朝钱币半两钱 理会秦朝货币秦半两钱的特征
汉朝钱币史:汉朝的货币种类及特征都有哪些?
三国钱币史:三国时期的钱币种类有哪些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