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手工艺:风筝的制作方法及材料
风筝的制作
风筝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000年,最早的风筝是用来进行测量、传递信息的工具,到了唐朝风筝逐渐变成了玩具。人们常常在风筝上绘制吉祥寓意的图案和文字,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中国各地的风筝各具特色,北京是风筝的传统产地,以制作精巧而著称。在首都博物馆的“七彩坊”里小朋友可以亲自动手,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,扎制一个DIY的风筝。
制作风筝需要准备的材料:纸、细竹签、绳子、乳胶、彩笔等。

第一步:绘图,在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。


第二步:扎骨架,用细竹签扎成对称的骨架,使风筝左右两侧的受风面积相当。

第三步:糊纸,将绘有图案的纸糊在骨架上,要保证整齐、平整、干净。


第四步:拴线,将线的一头拴在风筝骨架的十字交叉点处,另一头与线轴相连。


一只简易的DIY风筝就制作完成了。

放风筝去了^_^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